先锋评论 || 莫让信箱成摆设
巴蜀党建 2025年5月13日 四川
近日,外省某市市民向市长信箱举报,反映“在诗词大会决赛过程中存在严重不公平”等若干问题,结果官方回复的内容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工程欠款”问题,后续相关部门解释“工作人员复制粘贴错误”导致“张冠李戴”,并电话致歉当事人。政务服务平台、市长信箱本是提升行政效能,是方便群众办事的“利器”,更是架起政府与群众沟通的“连心桥”,笔者认为,市长信箱的“已读乱回”,表面是经办人员业务不熟、流程失范,根源却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祟。群众之事无小事,破除作风积弊虽非一朝一夕,但需以服务民生为根本,用心用情,久久为功。
机制破冰,以“首问负责制”根治推诿痼疾。转变作风需破除“踢皮球”顽疾,有些部门漠视群众利益,将“群众路线”挂在墙上、写在纸上,唯独没有放在心上,对群众诉求“层层转交不落地”,根源在于责任链条模糊。要以“首问负责制”明确首个接收诉求的部门为第一责任人,“一竿子插到底”全程跟踪直至问题闭环解决,倒逼干部从“程序应付”向“实质担当”转变。通过建立“服务清单”动态公示机制,将各部门职能、联系方式、办理时限向社会公开,避免群众“找错门”的尴尬,唯有以制度刚性约束懒政怠政,方可让“踢皮球”“打太极”者无处遁形。
数据赋能,用“民声算法”校准服务靶心。群众之事无小事,需以“枝叶关情”破“衙门习气”。数字时代,政府信箱不应是“信息孤岛”。要利用12345热线、网络留言板、市长信箱、信访数据库等平台联动,建立“民声数据池”,运用大数据分析群众反映的高频问题、热点话题、痛点区域,让干部看清服务民生短板,倾听群众之声,实现“群众点题、数据破题、政府答题”,推动政府服务从“被动应付”转向“主动治理”,同时优化服务能力,定期培训经办人员,动态更新职能清单,用数据赋能把准民生脉搏,助力社会发展大局。
民心标尺,让“群众打分”倒逼服务提质。市长信箱不是“面子工程”的“电子橱窗”,而是检验干部是否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试金石”。政府服务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一方面,要主动让“政府端菜”变为“群众点单”,建立“办理效果评价机制”,由诉求人对回复情况满意度进行星级评价,反馈相关主管部门,纳入部门考核,另一方面,要发挥社会监督效能,对不涉密的问题要公开回复内容与办理进度,让群众看得见、能评价。唯有如此,才能让每一封来信都成为改进工作的契机,而非堆积在电子档案中的“陈年旧账”。只有当每一名干部都能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对待群众诉求,当每一个部门都能以“马上就办”的效率破解民生难题,才能让市长信箱成为通民心、达民意、解民忧的“高速路”。(云南省巍山县纪委监委 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