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海织锦绘振兴长卷 芋香盈路奏共富强音
——会东县铅锌镇撒嘎村以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巴蜀党建 2025年6月26日 四川
在海拔2000米的会东县铅锌镇撒嘎村,盛夏的山风拂过层层梯田,漫山遍野的洋芋花如皑皑雪浪与绛紫云霞交织,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实景图。这片曾被撂荒的土地,如今正以“香洋芋”产业为笔,书写着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振兴答卷。
撒嘎村立足高山冷凉气候与疏松肥沃土壤天然优势,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近年来,通过唤醒沉睡撂荒地,将曾经杂草丛生的闲置土地,转化为“芋香遍地”的沃土。同时,积极构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发展合力。从优质品种选育到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广,从绿色防控体系建设到产品质量管控,一套完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逐步成型。凭借薯形饱满、粉糯回甘、淀粉含量高等独特品质,撒嘎洋芋迅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撒嘎香洋芋”品牌声名远扬,成为消费者信赖的绿色优质农产品。
“今年我家种了90亩洋芋,预计产量45万斤左右,按当前市场价估算,纯收入能突破25万元”。脱贫户卜天能穿梭在繁茂的洋芋田间,黝黑的脸庞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以前守着荒地发愁,现在靠着这‘金疙瘩’,日子越过越敞亮。”在撒嘎村,像卜天能这样的规模种植大户已发展至19户,其中有4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为了提升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村里积极邀请农业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土专家’围绕洋芋选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开展系统化、专业化的技术培训,为种植户传授相关知识与实用经验。同时,还建立了互助小组,种植能手们互相交流经验,共同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这种互帮互助的氛围,不仅提高了种植效益,更增强了村民之间的凝聚力。
产业兴旺不仅带来经济收益,更织就了一张稳固的民生保障网。撒嘎村专业合作社创新“田间务工+订单收购”模式,吸引重庆客商注资建设现代化种植基地。从整地播种到田间管理,再到采收运输,每个环节都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特别是留守妇女、老年群体,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日均收入达到150—200元/人。这种灵活的就业模式,让他们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农忙时节,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村民采收的忙碌身影,欢声笑语回荡在山间,既守护了乡土烟火气,又拓宽了增收致富路。
“我们将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与培训力度,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进一步提升洋芋的品质和产量,将‘香洋芋’这个招牌打出去,让‘撒嘎香洋芋’走向更大的市场,成为乡村振兴的‘硬通货’”。会东县铅锌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黄平表示。
下一步,会东县铅锌镇将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部署,以深化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目标,全力推动马铃薯产业由分散化、小规模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迈进。同时,立足镇域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农业+旅游”“农业+文化”等多元化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深度挖掘农产品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品质、创新营销模式等举措,全面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让洋芋花海持续绽放富民之花,绘就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文/图:会东县铅锌镇人民政府 雷小龙 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