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双稻双虾基地养殖大头虾一万亩

巴蜀党建   2025年7月10日      四川

 

 

       眼下正是投放大头虾虾苗的好时节。6月18日,在巴蜀鱼米之乡泸县玄滩示范区——新山村稻虾种养殖基地,泸县海牧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大伦把装满大头虾苗的面包车停在田边,高大伦带领大家,将一桶桶虾苗小心翼翼的从充氧箱转移到稻田里,现场一片忙碌景象。

“你看,今天大头虾苗好漂亮,一个个晶莹剔透,活蹦乱跳。”高大伦说。

 

 

       “今天是最后一批投放大头虾苗,到10月份就可以上市了”,高大伦介绍,“大头虾养殖期大概3-5个月,它个头大,肉质饱满,亩产可达150斤,每斤能卖到50—60元。今年投放的第一批大头虾苗7月底就可以抢鲜上市。”

 

 

 

       新山村党总支委员、村文书张敏说:“新山村的稻虾养殖面积在1600亩左右,有8个种养大户,均采用的是双稻双虾的养殖模式。一亩地只种植水稻的收益只有2000元左右,但是加上养殖大头虾和小龙虾,收益在1万2千元以上,这个收益是相当可观的。”

       “我们的大头虾全部采用标准化养殖,严格按照‘除杂、改底、改水’的步骤,定期增氧,均匀投食。专合社为社员提供定期上门指导,定期技术培训,统一配料配药,严格保证大头虾的高品质与高产率。”泸县海牧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技术总监廖萌说。

 

 

 

 

 

       今年,泸县大头虾养殖主要集中在稻虾共作示范区,全县养殖规模10000亩,每亩产大头虾150斤,可产150万斤大头虾,按均价60元一斤计算,可实现产值9000万。

       近年来,泸县海牧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致力于发展以稻为主、以虾增收的“3411”技术和“双稻双虾”技术,成功构建“一地两用、一水两养、虾稻双赢”的可循环生态养殖链。“3411”模式即一年收获3季,亩产400斤小龙虾、产1000斤稻谷、收入1万元;双稻双虾模式即中稻+再生稻,台湾大头虾+小龙虾,亩产水稻1300斤、虾300斤、收入1.3万元。

       2024年,泸县全县稻虾综合种养面积17万亩,小龙虾产量1.38万吨,产值6亿元,全省第一。稻虾养殖产业已经成为泸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曾佐然 任莉丽)

来源:川南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