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评论 || 植根实干 滋养民心 锤炼本领

——基层干部威信“三源论”

 

 

巴蜀党建   2025年7月16日     四川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切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支持基层干部大胆干事、树立威信。” 这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指明了方向。基层干部作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与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阵地”,其威信高低直接关乎治理效能与民心向背。这份沉甸甸的威信,并非凭空而生,而是植根于三大源泉。

       植根实干沃土:威信生于担当作为的硬脊梁

       “干部在攻坚克难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威信首先源自干部“甩开膀子”的实干担当。

       带头攻坚是硬道理: 群众评判干部,核心在于“愿不愿做事”与“能不能成事”。河南焦作解放区创新打造“骑手友好社区”,精准解决新就业群体“找楼难、进门慢”痛点;锦祥花园社区优化服务流程,让骑手“进门快、办事顺”。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正是赢得口碑的基石。

       减负松绑激活力: 形式主义是实干的天敌。整治文山会海、清理“指尖上的负担”、规范村级事务(如漯河老应村推行权责清单),让干部从无谓事务中解脱,方能轻装上阵谋发展。老应村摘掉40余块冗余牌子、退出繁杂工作群后,干部得以聚焦土地托管、特色种植,带动集体经济突破百万,实干效能转化为群众信服力。

       立威之本: 威信非“威”自生,实由“信”而聚。此信,首重干部以躬身实践解难题、促发展的担当作为。

       滋养民心活水:威信长于枝叶关情的真情怀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基层干部的站位高度,终需落脚于服务群众的温度。威信的本质是民心所向,需以真挚情怀浇灌。

       枝叶关情解民忧: 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群众观,真诚倾听呼声、真情关心疾苦,是打通干群“心墙”的关键。老应村村民反映“小修小补”难题后,村干部迅速引入便民服务;焦作“暖新商户联盟”为骑手提供就餐、修车等贴心优惠,传递城市温度。这些“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微实事,累积起厚重信任。

       公道清廉赢真心: 干部在大是大非前立场鲜明、小事小节上严于律己,树立正确权力观、事业观,方能以清正廉洁的形象取信于民。 警惕基层干部群体被污名化,需减少误解误读,多宣传先进典型,让干部走出“舆论围城”,以干净作为重塑形象。

       聚信之基: 威信生长在干部与群众“心贴心”的每一次互动里,体现在解决急难愁盼的务实行动中。脱离民心,威信便是无源之水。

       锤炼善治熔炉:威信成于本领赋能的铁肩膀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乡村振兴等重大任务,对干部能力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威信最终要靠“真本事”来支撑。

       能力突围破困局: 克服“本领恐慌”,既要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格局境界,也需掌握新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更要精研“群众工作”这门看家本领。老应村能成功发展富硒小米、金丝皇菊加工产业,离不开干部对市场规律和农业技术的钻研,能力转化为发展实绩,自然赢得尊重。

       机制护航勇作为: 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考核导向,健全容错纠错、澄清正名机制,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为敢闯敢试者撑腰鼓劲,方能真正“支持基层干部大胆干事”。基层干部权小责大,需破除“做多错多”的顾虑,让制度为担当者担当。

       强威之钥: 在日新月异的治理场景中,唯有持续学习、增强履职硬实力,并辅以科学容错的制度保障,基层干部方能挺直腰杆、彰显权威。

       基层威信,终是民心秤上的刻度。 它不源自职位光环,而在干部用双脚丈量民情的厚度、用双手破解难题的力度、用心用情服务的热度。当减负行动卸下形式主义的枷锁,当容错机制为实干者兜底撑腰,当每一名干部都成为“甩开膀子”的实干家与“心系冷暖”的贴心人,威信自会如春藤蔓发,凝聚起万众一心的磅礴伟力。此为治国安邦之根基,亦是中原大地乃至整个中国奋进现代化的坚实保障。(巴中市巴州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 孙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