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果轮作” 种出致富路
巴蜀党建 2025年7月16日 四川
“收完了人参果,我们还要种百香果!”勐拉镇翁当村健峰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陈方园望着分发到老百姓手中的百香果幼苗,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近年来,勐拉镇紧扣“党建领着干、产业带着跑”的发展主线,创新探索“一年双收”种植模式,通过“一砍一种”的巧妙衔接,让人参果地里闲置的竹竿变身百香果攀爬的支架,将没有消耗完全的化肥化作滋养百香果的“天然养料”,最大限度激活土地资源与生产工具的效能,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更开辟出“一地双收”的增收新渠道,为农户点亮了致富新希望。
作为亚热带特色水果的代表,百香果不仅富含多元维生素与矿物质,还拥有别具一格的浓郁香气。凭借天然优越的光热条件与肥沃土壤,勐拉镇孕育出的百香果在风味与品质上都很“优秀”。截至目前,勐拉镇已推进建成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120亩,亩产1.5吨,按照当前百香果的市场价格估算,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多亏了陈大哥帮忙跑前跑后,我们才能拿到这些免费的百香果苗!”翁当村村民邬剑眼里满是感激。他口中的“陈大哥”正是健峰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陈方园。自百香果种植项目落地以来,陈方园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知有免费发放百香果苗的惠民政策后,他第一时间行动起来,挨家挨户通知村民,耐心细致地讲解政策内容和申请流程,帮助村民进行登记申请。为了让农户能够在最佳种植期前拿到果苗,他在果苗基地和翁当村之间来回奔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为全方位护航百香果产业发展,勐拉镇创新推出“三联三包”机制:党员干部联系农户、联系地块、联系问题,包技术指导、包政策落实、包产销对接。镇党委组建由农技专家、党员组成的服务队,定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病虫害防治培训、修剪整枝示范等技术服务;建立“线上+线下”双渠道问题反馈机制,种植户可随时通过微信群、服务热线反映难题,护航“黄金果”茁壮成长。
产业链上党旗红,串起收益“富”群众。为推动特色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勐拉镇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聚合效应,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创新成立3个集人参果与百香果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合作社,构建起“支部 + 合作社 + 公司 + 农户”的产业发展共同体。镇党委牵头组建合作社工作专班,全程跟进合作社运营管理,为合作社提供“保姆式”服务。专班成员化身“宣传员”“协调员”和“服务员”,一方面,挨家挨户走访动员,向村民详细讲解入股政策和收益模式,鼓励村集体以土地资源入股、农户以闲置资金或劳动力参与,让广大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主人翁”,充分激发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从种植技术指导、市场渠道拓展,到生产物资供应、品牌包装打造等各个环节,为合作社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合作社发展壮大。
如今,勐拉镇的特色水果产业已形成“春采人参果,秋收百香果”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了“党建红”引领“产业兴”,“小果子”托起“致富梦”。(熊梅 杜维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