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廊镇:“五共五和”凝聚基层治理“巷”心力

巴蜀党建   2025年8月29日      四川

 

 

       2024年以来,云南省大理市双廊镇紧盯旅游核心区民族文化街、海街等主辅街和61条支系巷道治理中的痛点,聚焦巷道环境卫生、公共秩序、治安管理、消防救援、产业融合难题,以实施“巷”心力工程为牵引,创新推行“五共五和”模式,探索形成党委统筹、支部引领、部门协作、群众主体、多元共治的巷道治理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互促共进。2025年1月至7月,全镇累计接待游客457.51万人次、增长23.42%,实现旅游收入36.2亿元、增长23.34%。

 

节假日的双廊游人如织

 

       聚焦环境共护,实现乡村和美。聚焦巷道保洁的盲点、堵点、痛点,持续深化市场化保洁机制,推行“垃圾不落地”模式,建立“巷道清洁日”制度,组织开展巷道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收集清运生活垃圾15845吨,打造地净路美的巷道环境。常态化开展以污水乱排、管网错接、雨污混流等为重点的巷道截污治污体系排查整改工作,排查整改巷道庭院排水户问题,实现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入网、全处理。坚持财政投入一点、集体投入一点、商户投入一点、群众投入一点“四个一点”的思路,探索开展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群众性绿化活动,建成口袋公园5个,补植补种行道树、花草,实现“推窗可见绿、出门即入园”。

       聚焦秩序共管,实现空间和畅。健全支部带动、党员牵动、部门联动、群众主动工作机制,用好用活书记院坝协商会、协商在基层、小巷议事会等载体和巷道公约,营造整洁有序的巷道秩序。聚焦路面、墙面、店面和摊贩,组建由景区综合执法队员、镇村干部、巷道长等组成的秩序劝导服务队,引导32个巷道临时摊位入户入巷入市,全面提升巷道整体形象。深入开展违章建筑整治,坚决整治未批先建、违规超建、私搭乱建等违法行为,拆除违章建筑47户,有力有序规范农村住房建设秩序。提升“治”的成效。常态化开展巷道公共空间秩序专项整治,规范占道经营行为,清理乱堆乱放,拆除违规广告招牌、灯箱,合力营造整洁舒适的巷道秩序。

 

双廊胜景

 

       聚焦治安共防,实现社会和谐。依托镇村综治服务中心阵地,构建“党建引领、多网合一、一网统管”的全科网格管理体系,引导全科网格员深入巷道开展报送小信息、解决小问题、调处小纠纷、做好小宣传、开展小服务“五小”工作。围绕全域覆盖、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目标,优化提升景区智慧旅游指挥中心运行效能,持续开展“平安夜访”“敲门行动”,成立旅馆业微警务工作站4个,引导经营户优化调整监控摄像头97个,在大建旁村巷道新建路灯175盏,最大限度减少治安盲区。充分发挥巷道内经营户和农户主体作用,整合综治、信访、司法、公安等资源力量,建立群众反映、联合处置、结果反馈闭环工作机制,实现巷道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突出问题联治。

       聚焦消防共救,实现群众和安。充分发挥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作用,扎实做好“九小场所”检查、消防“六熟悉”、重大活动安全保障等工作,全面做好接本主、火把节等公众聚集活动消防救援保障。立足游客流量大、安全风险高、涉旅诉求多的实际,按照有呼必应、有求速应、有诉即办的原则,开展带装巡逻,为游客安心游、放心游、舒心游营造良好安全环境。制作巷道消防互救联建运行“一张图”,划定消防互救片区25个,探索“一宿一卡、一栓一站、一巷一队”工作模式,组织巷道商户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应急演练,全面提升商户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共救能力。

 

干净整洁的魁阁巷

 

       聚焦产业共融,实现发展和顺。按照“整合资源、优势互补、自主自愿、抱团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依托小巷议事会,搭建巷道微信工作交流群平台,推动巷道经营户资源互享、经验互学、业态互补、信息互通、宣传互推、客源互送、发展互动。充分发挥巷道内党员经营户和品牌经营户示范作用,引领旅游民宿“个转企”248户、“升限纳统”32户,夕上双廊民宿获评全国甲级旅游民宿,椿晓·安汋等3户民宿获评全国丙级旅游民宿,留白Villa·村墅海景度假美宿等9户民宿入围中国民宿榜“黑松露”奖榜单。推动“旅游+巷道+经营户+就业”融合发展,建立巷道经营户和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增强巷道经营户联农带农、富民增收作用,带动就业超过7000人,越来越多本地劳动力干上“旅游活”、挣上“旅游钱”、吃上“旅游饭”,绘就共富共美新图景。(云南省大理市双廊镇党委 朱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