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归巢”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巴蜀党建   2025年9月17日      四川

 

 

       近年来,云南省双江县大文乡始终紧扣发展大局、紧贴农村需求,以“人才储备、人才回引、人才培养”为抓手,为激发乡村振兴活力持续提供人才支撑。

 

       人才储备,夯实组织保障基础。

 

       构建“育人才、抓党建、促发展”的新格局,引导回引人才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发挥青年力量,主动担当作为。把28名致富带头人、回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优秀人才选进村“两委”班子,将符合条件的村组干部及后备力量全部纳入“双提升”行动计划;先后选派13名村干部参加省外高校培训,不断优化班子年龄、学历结构,提升班子总体素质。

 

 

       人才回引,增强产业发展活力。

 

       通过人才回引做大做强茶产业链、服务链、价值链,让“小茶叶”变身“大茶业”,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以茶兴业、以茶致富”的产业兴旺之路。

       邦驮村通过回引本村籍能人周晓翠回村办企,把茶厂建在村内,建成茶叶基地3个,每年可收购茶农鲜叶130余吨,带动农户增收105万余元,辐射周边300余户茶农,户均增收3300元以上。同时每年可为村民提供零工220余人次。通过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持续推动村内茶产业不断取得新发展。

 

 

       大文村与退役军人、党员致富能手李平达成合作,积极探索“党组织联合、人才联动、村企联建”利益联结机制,村集体以制茶机器入股其茶叶合作社,每年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加分红1万元。

 

       人才培养,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去年我参与了央视一套《本草流芳》第一季收官之《野葛绵绵》的拍摄,节目播出后,在乡政府的积极推广下,布朗族葛布(葛帐)制作技艺逐渐为更多人所熟知,经常有感兴趣的顾客咨询购买,给村民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但我们现在的非遗传承人年纪偏大,葛布(葛帐)制作耗时比较长,这些技艺也随时面临着失传的风险,这就更体现出了当前挖掘培养非遗传承人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大梁子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陈格飞谈到。

 

 

       针对这一现状,大文乡大梁子村党总支聚力于人才培养促进布朗文化挖掘传承,采取强组织、重挖掘,强基础、重育才,强宣传、重传承“三强三重”措施,从长远角度谋划,在蜂桶鼓制作、牛腿琴制作弹唱、布朗族特色饮食、纺织工艺等方面,以老带新,做好文化传帮带,加强民族文化培养,为布朗族文化传承培养有活力、有文化的年轻人7名,确保民族民间艺术代代相传,进而夯实布朗文化传承基础。

 

 

       大文乡采取“党建+非遗文化”的模式,扎实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搜集与整理工作,积极挖掘非遗文化背后的故事,对文物和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梳理和保护,组织3人参加双江县非遗赋能乡村振兴促农文旅融合发展培训班,“走出去”开阔视野,“带回来”借鉴融合,为非遗传承注入创新思路,为乡村振兴蓄能添力。(云南省双江县大文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