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时评 || 铭记九一八:凝聚迈向复兴的磅礴力量

巴蜀党建   2025年9月18日      四川

 

 

       九十四年前那个寒夜,南满铁路的爆炸声撕裂寂静,也撕开了中华民族深重苦难的一页。“九一八”事变不仅是刻骨铭心的国耻,更是一座屹立于时间洪流中的血色丰碑,它无声诉说着“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也闪耀着无数志士仁人舍生取义、救亡图存的精神火焰。今日中国,虽已山河无恙、硝烟散尽,但历史的警钟依然穿透时空,久久回响。广大青年干部当铭史砺初心、知耻而奋进、继往以开来,在苦难辉煌的对照中校准时代方位,把未竟的复兴伟业坚定不移推向前进。

       铭史砺初心,以赤子情怀守护万家灯火。“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自“九一八”起,无数英雄儿女以生命赴使命,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中战至最后一刻,胃中仅存草根棉絮,赵一曼受尽酷刑仍铮铮铁骨、不改其志。他们并非遥远传说中的符号,而是用血肉之躯为我们换来今日安宁的真实的人。如今,我们走在他们用生命铺就的道路上,更应读懂“人民至上”千钧之重。对于新时代青年干部而言,铭记“九一八”,就是要将“念兹在兹”的为民初心化为脚底泥土、体内热血,拒绝浮于表面的“形象工程”,真正俯下身去,倾听民声民意、纾解民忧民困,把群众的“问题清单”作为自己的“履职清单”,以实干赢信任,用真心换民心,使“为人民服务”成为一切工作的出发与归宿。

       知耻而奋进,以斗争风骨扛起时代重任。“九一八”带来的屈辱,根源在于昔日的积贫积弱。这段历史清晰地告诫我们,和平不能乞求,强大唯有自强。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建设,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征程,正是一代代人秉持“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才彻底扭转了民族命运。虽然枪炮之声已远,但复兴之路从非坦途。面对科技封锁与发展挑战,我们尤须赓续先烈“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风骨。青年一代作为强国建设的中坚,尤应知弱图强、不忘忧患,在平凡岗位上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突破瓶颈、锤炼本领。唯有不断夯实实力,才能永葆民族脊梁挺立,真正实现“强国有我”。

       继往以开来,以奋进姿态共绘复兴华章。“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九一八”不仅是伤痛的回忆,更是映照现实、启迪未来的深刻镜鉴。从救亡图存到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完成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如今,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不可逆转,我们更需保持“披荆斩棘、高歌猛进”的奋斗姿态。每一位青年干部都可以是传承历史、开创未来的主体,不管是科研者攻坚“卡脖子”难题,是驻村干部扎根乡土促振兴,还是普通劳动者在岗位上的默默坚守,每一份涓滴努力,终将汇入民族复兴的浩荡江河,先烈以生命照亮来路,我辈必以奋斗续写新篇。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九一八”的钟声,是历史的回响,也是未来的召唤。它提醒我们,遗忘是对历史的背叛,奋进才是最好的铭记。广大青年干部应从这座血色丰碑中不断汲取磅礴力量,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新征程上奋力奔跑,把先烈们憧憬的、一代代人为之奋斗的民族复兴伟业,变为灿烂的现实。(泸州市合江县凤鸣镇人民政府 唐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