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时评 || 湘江潮涌聚英才,“湘智兴湘”百花开

巴蜀党建   2025年9月18日      四川

 

 

       当湘江的浪花拍打着时代发展的堤岸,一场以人才为名的盛会今日在星城长沙启幕。首届“湘智兴湘”大会以“智汇潇湘 湘智兴湘”为号角,吸引全球800余名高层次人才齐聚长沙,30余个重大项目现场签约,20亿元科研合作资金蓄势待发。这场盛会不仅折射出湖南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主动作为,更揭示出新时代人才驱动发展的深层逻辑——当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一座中部省份正以“湘智”为笔,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从“孔雀东南飞”到“湘智潮涌归”。回望湖南人才发展史,曾几何时,“孔雀东南飞”的叹息犹在耳畔。但近年来,湖南以“湘智兴湘”为突破口,构建起“引才—育才—留才”的全链条生态。大会前期建成的1.5万条海内外湘智人才数据库,正是这一战略的生动诠释。通过精准匹配1500余个高层次科技人才需求,湖南将人才引进从“广撒网”转向“靶向施策”,让每个岗位都能找到“最强大脑”。这种转变背后,是湖南对人才价值的深刻认知。正如省委书记沈晓明所言:“一个院士团队就是一条创新链。”当25位两院院士与湖南产业需求深度对接,当台湾科技青年在绿色低碳交流会上碰撞思想火花,人才不再只是“流动的资本”,而是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动能”。这种转变,让湖南在中部地区率先构建起“以人才定产业、以产业聚人才”的良性循环。

       从“单点突破”到“四湘联动”。大会的深层价值,在于其作为“四湘行动”战略配套工程的定位。当“湘商回归”需要低碳转型技术支撑,当“校友回湘”渴望农业科技场景落地,当“湘企出海”亟需跨境合规人才护航,“湘智兴湘”大会恰似一座桥梁,将人才供给与“四湘行动”需求精准对接。这种设计,让人才引进不再是孤立事件,而是成为推动区域发展战略落地的关键支点。更值得关注的是配套机制的突破。通过建立“四湘行动人才共享池”,允许跨境技术专家同时服务多个项目;将签约项目纳入“四湘行动”重点项目库,提供用地、资金等专项支持;设立“人才服务专窗”,解决跨境签证、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这些创新举措,打破了人才流动的体制壁垒,让“湘智”既能“引得进”,更能“留得住、用得好”。

       从“政策洼地”到“创新高地”。湖南的雄心不止于引进人才,更在于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生态。大会期间,岳麓山实验室将承办乡村振兴科技交流活动,国家实验室体系与“4+4科创工程”等高能级平台持续发力,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硬支撑”。而“一站式”服务改革、“人才发展基金”等软环境建设,则构建起吸引人才的“强磁场”。这种生态思维在数据层面得到印证:2023年湖南研发经费投入突破1100亿元,增速居全国第五;海信长沙基地、京创航空装备等百亿级项目相继落地,形成“人才带动产业、产业反哺创新”的闭环。当“湘智兴湘”大会与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同频共振,湖南正以创新生态的系统性重构,重塑中部地区的发展坐标。

       湘江潮涌聚英才,“湘智兴湘”百花开。首届“湘智兴湘”大会的举办,既是湖南对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中部省份突破发展瓶颈的主动探索。当800余名海内外英才汇聚湘江之畔,当20亿元科研资金转化为创新动能,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人才盛会,更是一个省份以人才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这种决心,终将化作推动中部崛起、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磅礴力量,让“湘江潮”涌向更加广阔的星辰大海。(文/何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