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时评 || 以“严”铸魂 以“实”笃行 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
巴蜀党建 2025年5月29日 四川
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也是锤炼党员干部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关键抓手。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以“严”字统领学习教育全过程,在思想淬炼中筑牢根基,在问题查摆中精准发力,在整改落实中务求实效,以“学、查、改”的闭环联动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奋进新征程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严”字为纲抓学习,在深学细悟中筑牢思想根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首要任务是在“学”上求深度,以严的标准把学习教育抓在经常、融入日常。要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悟,深刻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政治内涵、实践要求和时代价值,准确把握“四风”问题的顽固性、隐蔽性特征,从政治高度认识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要建立“严”的学习机制,通过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学、党支部“三会一课”专题学、党员干部自主学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学习体系。在学习中突出“严”的纪律要求,杜绝“走过场”“摆样子”,通过撰写心得体会、开展专题研讨等形式检验学习成效,确保党员干部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紧密联系实际学,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深刻反思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差距不足,从思想根源上消除“松口气、歇歇脚”的懈怠心理,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坚定筑牢抵制歪风邪气的思想防线。
“严”字为尺抓查摆,在精准画像中找准问题症结
查摆问题是改进作风的关键环节,只有把问题找准、把病灶挖深,整改才能有的放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必须在“查”上求精度,以严的尺子衡量自身言行,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检视问题。要聚焦“四风”问题新表现新动向,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隐形变异问题,如文山会海反弹回潮、“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服务群众“推拖绕”等,逐项列出问题清单,做到见人见事见细节。
要建立“严”的查摆标准,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细化查摆内容,明确“负面清单”,确保问题查摆不偏向、不走样。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深入基层一线听取群众呼声,从信访举报、巡视巡察、审计监督等渠道梳理线索,确保问题查摆全面覆盖、精准聚焦。要坚持实事求是,不回避矛盾、不遮掩问题,对查摆出来的问题逐条分析原因,明确整改责任主体和时限,为后续整改提供精准靶向。
“严”字为要抓整改,在动真碰硬中提升治理效能
整改落实是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最终标准,只有真改实改、一改到底,才能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见效。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必须在“改”上求力度,以严的措施推动问题解决,以钉钉子精神抓好长效机制建设。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要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要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既要拿出“马上就办”的效率解决突出问题,又要深挖问题根源,从制度机制上查找漏洞,把整改成果固化为制度规范。针对“四风”问题反复性特点,健全监督检查机制,运用大数据手段加强对“三公”经费、津补贴发放等重点领域的动态监测,对顶风违纪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震慑。要把群众满意作为整改成效的最高标准,通过公示整改情况、接受群众评议等方式,让群众感受到作风转变的实际成效,以整改的“力度”赢得群众的“满意度”。
“严”字托底抓常态,在久久为功中巩固作风成果
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必须坚持严字当头、常抓不懈。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以学习教育为契机,把“严”的基调贯穿作风建设全过程,推动形成常态长效的工作机制。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把作风建设纳入党建工作重要内容,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领导干部要发挥“头雁效应”,带头转作风、树新风,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
要健全“严”的考核评价体系,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作为干部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对作风建设不力、问题频发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同时,要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以清正廉洁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持续向好。
作风建设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此次学习教育为新起点,以“严”的精神、“实”的作风,在学中悟、在查中改、在改中干,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巴中市巴州区商务局 王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