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时评 || “文艺赋美乡村”给田野以文化滋润
巴蜀党建 2025年9月28日 四川
为更好发挥文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作用,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方案(2025-2027年)》,并向各省级等部门发出通知,要求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提升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更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案》要求,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更好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壮大乡村文化人才队伍,激活乡村文化内生动力,促进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将文化艺术融入乡村振兴,把艺术创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助力全面的、完整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给田野以文化滋润,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内涵。
文化建设是建设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随着物质文明建设发展而发展的。《方案》提出,组织创作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开展农民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艺服务;支持农民群众自主开展文体活动等,以文艺赋能,把艺术的舞台放到乡村,让文艺的资源创造价值,让更多的群众从文化中、精神上感到快乐和富足,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共同谱写乡村文化振兴的美丽篇章。
文化是一种力量,文化更是一只看不见的巨手,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转化为强大的力量。当然,话又说回来,各地农村千差万别,乡村文化建设不能一个模式“齐步走”,要因地制宜,在开发中传承,从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农民最迫切的需求切入;得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凸显主体地位,创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推动农村文化发展繁荣,使文艺赋美内化成其行为和实践。
“文艺赋美乡村”离不开相应的保障机制护航。要依照《方案》探索相应的评价体系。发挥现有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精准投放,提升效能,带动社会投资。加强经验总结、案例交流和成果推介,擦亮“大地流彩”品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各地积极探索新实践。加强相关领域学术研究,建立专家库并开展咨询指导。强化规范管理,不搞“一刀切”,不盲目铺摊子,不搞大拆大建,不变相搞地产开发等,以此推动“文艺赋美乡村”各项任务进一步落到实处。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让丰富多彩的文化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文化赋能,为乡村振兴带去更多新关怀、新视野、新动力,凝聚发展共识、增强发展动力、提升发展能力,给勤劳的农民以文化的熏陶,其生活会变得更加幸福美好,也让这流动的“舞台”,不断去激活乡村振兴文化之魂。(作者:鱼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