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时评 || 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四色”
巴蜀党建 2025年9月29日 四川
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有助于持续提升干部政治素养、专业能力、实干担当,促进“人岗相适、人尽其才”。须把握主线、突出实用、创新载体,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有效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质增效。
聚焦培训内容高标准,稳固教育培训“本色”。干部的成长非“自然生长”,而是“精心培育”的结果。当前改革发展任务重、新问题新挑战多,对干部能力要求更高。要让培训见效,需高标准制定内容,稳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基。要构建“必修+核心+前沿”三维培训课程体系:立足夯实理论根基,将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必修课;立足强化履职核心,动态更新经济、科技、法律、安全、社会治理等专业课程;立足拓宽视野前沿,及时融入AI、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关知识。持续强化理想信念、党性修养、“国之大者”教育,不断提升干部洞悉趋势、引领变革的能力。
聚焦培训对象精细化,擦亮教育培训“底色”。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常集中于特定群体,而不同层级、岗位干部面临需求差异大。要将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建立“全面覆盖+精准滴灌”机制,摸清短板与需求,制定差异化方案,分层分类施训,实现“训必有用、用必见效”。要通过差异供给提升培训精准性,精准滴灌为新入职、新任职、关键岗位、中青年后备及“四类”干部等分设专题培训班,全面覆盖为基层干部等分层次设置进修班、研讨班,提供菜单式、定制化培训包,推动培训对象精准与全员覆盖双向赋能。
聚焦培训方式活泛化,彰显教育培训“亮色”。“你讲我听”培训模式看似完成任务,实则让干部沦为被动接受的“容器”。要破解此困境,关键在于大力推动教学方式改革创新,丰富“线上+线下”“室内+室外”“讲授+实操”“案例+情景”等混合教学模式,重构“互动-实践-反馈”的培训闭环逻辑,让干部从“坐着听”变为“动起来”。要用好用活平台资源,精选正反案例深度剖析,开展突发事件处置、舆情应对等实战模拟和“翻转课堂”,并适时走进乡村一线、改革前沿、知名企业、教育基地等现场“取真经”,进一步强化学员主体性和经验碰撞交流。
聚焦培训制度尖端化,提升教育培训“成色”。有效培训的核心,在于摒弃“唯学时论”“唯参训率”,要聚焦培训“转化率”,构建科学、务实的多维评估体系,开展学员满意度调研和知识技能掌握度测试,确保培训不走过场、质量过硬、成果可检。要完善培训结果运用闭环链条:在中期评估侧重“纠偏”,结合岗位实践跟踪了解“学以致用”转化情况;在长期评估侧重“赋能”,将参训表现与干部考核、选拔任用适度挂钩,让培训成为成长的“助推器”和组织发展的“催化剂”。同时,建立训后反馈改进机制,借力反馈不断优化课程设计和教学管理,让干部切身感受“培训有用、学好有用”。(作者:周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