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光镇:做强牛产业 夯实群众增收根基

巴蜀党建   2025年9月30日      四川

 

 

       近年来,巴中市南江县红光镇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加快畜牧业现代化转型为目标,以“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促进融合”为核心路径,遵循“集约化发展、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总体思路,通过“政策引导强信心、科技服务增内力、主体带动聚合力”的关键举措,持续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效筑牢了群众稳定增收的产业基础。

       强化政策宣传,优化发展环境。红光镇整合各类资源,通过召开村民坝坝会、入户宣讲政策、发放明白卡、利用村级广播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向农户解读信贷担保、保险补贴、圈舍改造升级等多项扶持政策,显著激发了广大群众,特别是养殖户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肉牛产业朝着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方向稳步推进营造了良好氛围,奠定了坚实根基。

       深化技术培训,增强发展动能。由镇农业服务中心组织协调,联合县畜牧专家和技术骨干,采取“理论授课+现场实操”、“定期巡访+线上指导”相结合的灵活方式,围绕能繁母牛饲养、犊牛保健、疫病综合防控、全混合日粮(TMR)配制、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系统培训与精准指导,切实提升了养殖户的科学饲养水平和风险应对能力,为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持。

       突出主体培育,凝聚发展合力。集中力量在基础设施配套、金融对接、防疫体系建设等方面,重点扶持本地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家庭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其扩大再生产,应用新技术,拓展产业链。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小农户融入现代生产体系,共享市场红利,形成了多方参与、协同推进、共同受益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通过上述措施的持续发力,红光镇肉牛产业实现了规模与效益的同步提升,不仅直接促进了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创造了大量本地就业岗位,还有效推动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饲料化利用,改善了乡村生态。同时,产业的壮大也催生并带动了饲料加工、有机肥生产、冷链物流、牛肉餐饮等上下游关联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与价值链提升,为全镇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共同富裕注入了强劲而持久的动力。(岳玉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