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时评 || 以“中国化”为帆 扬新时代宗教正能量之航
巴蜀党建 2025年9月30日 四川
2025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足实际、强化系统观念,为新时代宗教工作擘画清晰路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如何引导宗教发挥正能量、如何强化党委领导效能,成为必须答好的时代课题。
守正创新,让宗教正能量融入社会治理。宗教中国化不是简单的“本土化”改造,而是深层次的价值契合与文化融合。以佛教中国化为例,从玄奘西行到禅宗兴起,千年历史证明:只有与中华文明“和合共生”,才能实现持久生命力。新时代要深挖经典教义中的“和合”“慈悲”等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贯通。如道教“天人合一”理念可对接生态文明建设,伊斯兰教“两世吉庆”思想能融入民族团结实践。通过开展“宗教慈善周”“文化交流月”等活动,让宗教团体成为社会公益的参与者、民族团结的促进者、文化传承的践行者。
系统治理,构建党委领导多维协同机制。系统推进宗教中国化,关键在“系统”二字。需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部门协同配合、宗教团体自主管理”的治理体系。各级党委要履行“把方向、管大局”责任,将宗教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重大问题。如浙江“之江同心·五教同行”工程,通过建立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现民政、公安、文旅等部门数据共享,形成风险预警、矛盾化解的闭环管理。同时,要强化基层基础,在乡镇(街道)配备专职宗教干事,在村(社区)建立网格化巡查队伍,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处置”。
固本培元,培养新时代的宗教人才队伍。人才是宗教中国化的根本保障。要支持宗教院校深化教学改革,将“四史”教育、法律法规纳入必修课程,培养既精通教义又通晓国情的“双通”人才。如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开设“中国化”特色课程,通过实地考察、案例教学,增强学员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同时,要完善宗教界代表人士选拔机制,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政治可靠、学识渊博、德行高尚的代表人士,形成梯次合理的人才梯队。
系统推进宗教中国化,不是割裂传统,而是以创新姿态激活文化基因;不是单向管理,而是构建多元共治的良性生态,以“中国化”为帆,扬起新时代宗教正能量之航。各级党委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宗教工作融入基层治理“一张网”,在守正创新中实现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系统治理中释放宗教正能量,为民族复兴汇聚磅礴精神力量。这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面向未来的战略抉择。(文/何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