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时评 || 文化润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根基
巴蜀党建 2025年9月30日 四川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中,文化润疆作为重大创新,正以其深沉的力量滋养着新疆大地,凝聚起各族群众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文化润疆”重要理念,强调“要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这一理念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原创性概念和标识性概念,是基于新疆历史和现实、着眼当前和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
文化润疆的深厚底蕴。自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起,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的治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历史上,中央政权始终将弘扬主流价值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治理新疆的重要内容。从推行汉语言文字到施行中原典章制度,从传播儒家思想到融合西域文化,历代先贤深刻认识到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习近平文化思想在边疆地区的生动实践。文化润疆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在边疆民族地区落地生根的典型代表,彰显“两个结合”的真理光辉,这一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文化发展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有机结合。文化润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增强认同为目标,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文化浸润的多元路径。近年来,文化润疆工程在天山南北扎实推进,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的特点。以上海为例,该市在全国19个援疆省市中率先编制出台《文化润疆行动五年计划》,推动文化润疆面向新疆喀什基层,服务大众。
上海轻音乐团开展“百场轻音边疆行”活动,累计完成演出105场,观众近8万人;上海杂技团杂技剧《天山雪》新疆巡演线下观众超1万人,线上观众超10万人次。这些活动有效促进了沪喀两地的文化互鉴。
凝聚人心的基础工程。文化润疆的核心价值在于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新疆保持长期稳定最重要的在于人心,只有新疆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它通过增强文化认同,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让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得到充分展现、直抵人心”。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文化润疆将如春雨般滋润新疆大地,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心,使天山南北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作者:王晓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