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边县:红“链”通衢“药”为引 激活乡村经济发展

巴蜀党建   2025年10月17日      四川

 

 

       “将党建工作融入产业链条,是提升基层组织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我们通过把党组织建在链上、把精准服务落在链上、把优质资源聚在链上,实现党建与产业深度融合、同向发力。”云南省屏边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屏边县以党建赋能中药材产业链发展,通过建强组织体系、做优服务质效、推动产业融合,重点发展砂仁、小黄姜、板蓝根三大中药材产业,全力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助力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建领航,以组织链服务项目链。构建县、乡、村三级跨领域基层党建联建机制,形成上下贯通的组织链,将党组织嵌入产业园区,创新推行“工作专班+党员项目谋划先锋队”服务模式,由县长牵头任组长,县属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组建项目谋划专班;按照“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标准,择优选取51名熟县情、懂项目、善谋划的党员业务骨干组建“党员项目谋划先锋队”,持续建立健全招商项目洽谈、签约、落地及后续跟踪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从源头提升储备项目的成熟度。今年以来,先后落地投资3300万元实施中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1.76亿元实施民族科技园项目、2.4亿元建设小黄姜精深加工产业项目、2.5亿元建设板蓝根精深加工项目、屏边县砂仁GAP基地建设项目等,为中药材产业发展筑牢项目根基。

       党建赋能,以科技链激活产业链。建立“需求、服务、问题”三张清单精准对接机制,深化与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成功引进云南白药集团、红河九鸿、云南玉靛红农业科技等企业。联合云南白药集团建设标准化砂仁GAP生产示范基地、种苗繁育中心、数智云药产地仓,配套建成高标准加工生产线与种源实验室,累计破解技术瓶颈2项。构建“党组织+合作社(公司)+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公司+农户”的“订单式”产业合作模式,建成砂仁、小黄姜、板蓝根规范化示范种植基地5个,推动先进技术落地见效,助推中药材产业从“粗放种植”向“科技赋能”转型。目前,全县已发展种植砂仁19.84万亩、小黄姜4.8万亩、板蓝根20万亩,实现农业产值达29.33亿元。

       党建聚力,以人才链助力经济链。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平台,以“一个产业+一个专家团队”的发展模式,柔性引进朱有勇、何霞红等专家团队,建立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等各类工作站12个。整合院士、专家等党员专业技术人才、红色人才服务队、科技特派员力量,成立“中药材专家科技服务团”送技下乡,定期深入田间地头,围绕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开展理论授课和现场实操教学19期,培养一批本土人才。今年以来,成功承办云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高级研修班,汇集全省中药材产业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及企业代表,通过“专题辅导+现场教学”共同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此外,鼓励党员示范户、乡土人才、返乡创业者等率先垂范,在技术推广、品种改良、品牌创建、市场开拓中,与普通种植户“一对一”结对帮扶,带动农户成长为懂技术的“土专家”。截至目前,共带动2万余户参与种植,亩均增收500元以上,户均增收超1500元。(云南省屏边县委组织部 朱玺燊 徐云伟 方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