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时评 || 读懂扶贫书记的“无价”遗产

巴蜀党建     2025年11月5日          四川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获得者罗官章同志用一生扎根山乡、服务群众,他在实践中诠释了忠诚、干净、担当”。广大党员干部应以罗官章同志为镜,深刻感悟他的精神内涵,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砥砺前行、再立新功。

       坚守“种子”的信念,把根扎进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党员就要像一颗种子,撒到大山里,就应该帮老百姓谋出路。”这是罗官章笔记本上的心声,也是他用一生践行的信仰。从在任书记到退休干部,岗位变了,但“扎根”的姿态从未改变。退休第二天即返回山乡,一句“不让乡亲们的荷包鼓起来,我吃不好睡不香”,是他“一生守一沟”的赤子之心映照。广大党员干部学罗官章的“种子”精神,主动离开机关的“舒适区”,走进基层的“大田野”,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的“风向标”,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韧,将根须深扎于泥土,让信仰的枝叶繁茂于人民。

       砥砺“火种”的担当,用实干燃起攻坚克难的奋斗烈焰。为点燃牛庄的脱贫希望,他甘当“燃灯者”。研究天麻技术,在八百个日夜往返千米高山,十余双解放鞋踏出深山之路,让“天麻种子”在穷乡僻壤破土萌发。“搞农业,哪有一下子就成功的?关键是不能被困难吓倒。”时常挂在嘴上。这份“赔了算我的,富了算群众的”担当,是“火种”精神的生动写照。乡村振兴之路,从无坦途。党员干部学罗官“火种”的炽热与坚韧,敢于触碰“烫手山芋”,勇于钻透“矛盾窝”,在产业升级、乡村治理的一线冲锋陷阵,以“钉钉子”精神把发展蓝图一锤一锤敲实、钉牢,用实干的烈焰,熔铸发展的坚实路基。

       永葆“清泉”的纯粹,以无私映照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他一生清贫,工资卡最终定格在38.83元,却把“抠门”留给自己,将“大方”给了群众;“不得收乡亲一分份子钱”的遗言,映照出灵魂的纯净无瑕。对己,他简朴到苛刻;为民,他慷慨到忘我。这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纯粹,是比任何物质财富都珍贵的“遗产”。党员干部学罗官章,就要常涤思想之尘,永葆清廉之泉的清澈。要时刻牢记权力来自人民,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把有限的资源用在为民造福的刀刃上,以“无私无我”的公仆情怀,树立起新时代党员干部可信、可敬、可爱的光辉形象。(合江县人民政府 余华洋